《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需求趋势与政策导向》

发布时间:2022-06-17 发布者:博睿智库

博睿智库解读《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2022)》与《2021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报告》

2022年1月8-9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2022)》(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内容包括2021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2021年文化产业十大特征、2022年文化产业趋势预测等三部分。

2月26日,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发布《2021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报告》(以下简称《盘点报告》),内容涉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现状、特征、问题和行业思考。

两份报告的发布,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状况、新的特征趋势等均做出了深入研究,对于文化产业从业者观察和总结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也为社会资本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行业赛道提供了参考依据。结合两份报告,究竟提出了哪些文化产业的现状、特征、趋势,为业界提供了什么潜在的市场机会?

01.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行业韧性强劲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有9个行业大类,43个行业中类,146个行业小类。从文化产业的行业分类来看,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服务业三大产业类型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增速最快;9大行业大类整体恢复情况良好,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文化传播渠道增势迅猛,同比增长20.7%,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43个行业中类之中,41个行业营收比上年增长;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持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新业态小类的市场潜力不断释放,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在文化产业各行业营收普遍增长的情况,体现了文化产业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成功实现逆势上扬。与此同时,文化产业还进一步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如文博惠民,在科技加持下通过文物修复、文博进校园、文博考古纪录片等形式扩大影响,以及通过政府采购文旅产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赛等形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02.从文化产业关键词和发展热点看文化需求新趋势

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不断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发展变化的文化需求。当前,在双循环政策及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随着移动互联网、5G、大数据、物联网、VR、AR、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加持,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呈现新的趋势。可以从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传播等角度探讨文化需求新趋势。

2.1 文化生产角度

文化传承创新化。《年度报告》中十大关键词之“非遗电商”,指出淘宝天猫平台上非遗消费者数量、人均消费支出连续三年实现双增长,由于非遗文化的主创地更多在县域以下及乡村地区,“非遗+电商”的模式不仅拉动了县域以下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非遗文化提供了一个保护、活化与传承的创新途径,借助电商实现非遗文化的经济价值转换,有效支撑了乡村的非遗手工艺人传承文化的基石。

传统文化时尚化。《年度报告》中十大关键词之“NFT艺术”,引入一个时尚到难以理解的科技新概念,即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的NFT(Non-Fungible Token),所谓非同质化代币,在国内最先介入艺术、非遗等产品领域,敦煌美术院联合国内首家数字艺术电商唯一艺术发行了全球首款敦煌动态NFT,取材于敦煌壁画《飞天舞乐图》的5万只NFT盲盒被抢购一空,支付宝推出 NFT《敦煌飞天》和《九色鹿》付款皮肤,传统非遗在NFT艺术加持下接轨时尚;十大关键词之“国风节目”,央视的国风少年创演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经典名著领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等,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奇妙游》等系列国风晚会节目,纷纷爆红网络,更是彰显了在科技加持下弘扬传统文化要走时尚化潮流。

敦煌NFT合成图

敦煌NFT合成图(局部)

文化资源IP化。《年度报告》中十大关键词之“漫改IP”,指出漫画已成为继网络文学之后的第二大数字文化内容价值来源,爱奇动漫等业界主体致力于扶持中国原创动漫,体现了文化IP产业从内容生产到动画、电影、游戏,再到线下与旅游结合的跨界主题公园,推动文化IP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典籍里的中国》

文化内容细分化。垂直细分成为网络时代文化内容产品的必然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基于身份、兴趣等因素对文化内容的不同偏好呈现出圈层化细分的特征。作为文化内容产品的典型代表,综艺节目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盘点报告》指出,婚恋综艺成为 2021年热点,如《我们恋爱吧》《心动的信号》《90 婚介所》《再见爱人》,迎合了一大批身处婚恋阶段的年轻人,以及关注婚恋话题的人群;文化综艺在题材挖掘、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突破,《典籍里的中国》《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受到古风、国风等圈层受众的极大追捧。

2.2 文化消费角度

文化体验虚拟化。《年度报告》 中十大关键词之"元宇宙”, 指出在后疫情时代激增的虚拟生活、娱乐、社交、消费等需求刺激下, 2021年元字宙正在加速成为现实。以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米哈游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企业,加速布局元宇宙,开发出场景化社交、虚拟偶像、自组游戏、加密艺术、虚拟旅游等新型网络文化产品。

文化消费全龄化。网络时代,借助手机等移动网络传播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开始拥有全龄段的用户群,即便是时尚的网络视听产品也不再局限于年轻消费群体。《盘点报告》中热点行业发展指出,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网民使用率达94.5%,50岁及以上用户更是占到短视频全部用户1/4以上。

2.3 文化传播角度

文化载体网络化。《盘点报告》中热点行业发展指出,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网络体验各种文化产品。在广播电视行业,随着媒介融合加深,网络广播、音频、电视剧、综艺的用户使用比例不断增加;在演艺行业,在线演艺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如抖音2021年累计发布视频约95万个,累计播放量达337亿次;在网络视听行业,网络视频创作蓬勃发展,特别是短视频已成为互联网基础应用,50岁及以上“银发e族”也开始普遍使用互联网、新媒体来体验视听产品。游戏行业、广告行业,更是以网络作为产品流通传播的主渠道。在艺术品、会展行业,疫情促使线上拍卖、数字展览成为新常态,NFT艺术品更是网拍的主力军。

《龙凤呈祥》线上京剧

文化业态云端化。《年度报告》中十大关键词之“云展演”,指出疫情爆发推动了云会展、云演艺等业态的发展,成为线下会展、演艺产业的自救措施,借助5G、高清视频、VR、AR等技术,广交会、中国贸促会等采取云端形式都取得了成功;国家京剧院和咪咕公司推出的线上京剧《龙凤呈祥》还加入“云导赏”“云解说”“云打赏”“云包厢”等环节或模式,不断创新云端业态的服务功能。《盘点报告》指出,国家大剧院上线云端“国庆72周年音乐会”获得2842万人次的线上点击量,北京人艺在春节期间举办了线上演播活动,经典版《茶馆》上线几天点击量就超过50万次人次。

03.从文化产业关键词、热点和特征看国家相关政策导向

3.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专门做了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为题的报告,提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弘扬主旋律成为文艺作品创作的主流,《年度报告》中十大关键词之“主题文艺作品”,2021年正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许多影视剧创作也围绕这一主题积极展开,如《长津湖》《1921》《革命者》《守岛人》等。《盘点报告》指出,主旋律题材打破年龄圈层掀起全民追剧热潮,2021年豆瓣评分超过9分的三部主旋律国产剧《觉醒年代》《功勋》《山海情》。主旋律题材的年轻化表达,破除了唯流量论、唯商业化的创作套路,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产剧《觉醒年代》

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政策导向结果,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中有明显体现。《年度报告》中十大特征之“中国表达不断加强”,体现在文化艺术作品中关于中国的表达在不断增强、民族性意识在不断觉醒,如广电总局推出“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电视动画片)”、“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等多项扶持举措,鼓励中国元素作品走出国门。《年度报告》中十大特征之“数字文化出海力度加大”,践行“传播好中国声音”, 以游戏、网络文学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加大了出海力度,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载体与新表现形式。

通过旅游的方式表达主旋律同样受到市场热捧,《年度报告》中十大关键词之“红色文旅”,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包括52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20条“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倍,红色路线还带动了乡村文旅发展。

3.2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论述,《年度报告》中十大关键词之“双碳战略”,在“双碳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将加速自身的绿色低碳化之路,这一趋势在文化产业也有体现。例如,节庆会展业为落实绿色低碳发展,从展览馆设计、展品设计、传播渠道等方面促进其循环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也相继颁布政策促进节庆会展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3.3 加快数字化发展,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新动力,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台关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年度报告》中十大特征之“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率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全国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并形成了多个智慧城市群,住建部也明确表示将大力推荐智慧工地,智慧建筑等相关技术的运用。

3.4 美学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新县田铺大塆村时指出:“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要实现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能够洗上热水澡,村容村貌要整洁优美。”河南省修武县以美学经济为引领,通过独特美学设计和文化赋能助力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美学方法论。

《年度报告》中十大特征之“美学经济助力城乡发展”,指出河南修武县美学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实践,成为了探索美学经济驱动县域发展的典型案例,美学经济在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赋能乡村特色产品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文明美丽环境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迎合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3.5 强化游戏行业监管,版权和未成年人保护成为监管核心

自从2016年《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政策出台以来,游戏行业监管在几个方面逐渐严格,包括游戏审核、版权管理规范化,游戏版号总量控制,全面推进未成年人的防沉迷工作,由此也带来游戏行业的大洗牌。

《盘点报告》中热点行业发展指出,在游戏行业,游戏行业监管政策趋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加以管制,《年度报告》也指出,相关部门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还对部分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平台进行约谈,要严把内容质量关;在多个政策重压和部门行动之下,游戏行业开始自我约束,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联合213家会员单位发布了《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以强化游戏行业的自律自制。

3.6 教培行业整顿,禁止教育资本化运作

《年度报告》中十大特征中指出,2021年“双减”政策开始在全国推行,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教培行业陷入有史以来最动荡的时期。首先是对于资本青睐的在线教育提出强整改措施, 15家头部在线教育校外培训机构被处以顶格罚款;接着出台政策禁止提供学前超前培训;最后是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不再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培训机构统一等级为非营利机构,由此,导致教育资本迅速撤离。

3.7 文娱行业整顿,引领向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1年国家针对文娱行业打出两记监管重拳:

一是直击“饭圈”乱象问题,《盘点报告》指出,政策收紧增加行业变数,2021 年,针对部分非理性粉丝行为和“饭圈”乱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央网信办先后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叫停偶像类、选秀类节目。同时,国家广电总局还就卫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问题对上海、江苏等四家电视台进行约谈。

二是直击艺人违法失德问题,《盘点报告》指出,行业治理规范步伐加快,针对天价片酬、偷税漏税等市场关注热点,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展开“清朗行动”,对天价片酬、失信失德艺人、文化内容审核等方面做出要求;一记记重拳背后,规范的目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年度报告》中十大特征之“打造积极向善的文化环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5点希望,反映了我国正在规避各种泛娱乐化的文化现象,积极向文化艺术行业规范化管理不断迈进,建立起和谐、进步的公共文化空间。

3.8 网络音乐版权整顿,提升文化产权保护

《盘点报告》指出,网络视听行业规范更加完善,网络音乐独家版权被叫停。2021年7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作出责令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等处罚。市场监管总局有意纠正音乐行业版权费用过高的现状,为平台与行业减负,引导音乐版权费用回归理性轨道。国家版权局也约谈主要唱片公司、词曲版权公司和数字音乐平台等,强调除特殊情况外,各数字音乐平台不得签署独家版权,此举旨在规范各数字音乐平台在音乐版权上的良性竞争生态,对小公司和独立音乐人有利。

《年度报告》中十大特征之“文化产权保护提升”,指出2020年修订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给文创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对于作品素材使用的侵权风险做出了说明,用表述的开放性保护了文创企业新类型作品,对于文化产权的保护提升,有益于行业的规范化管理,积极鼓励了文化创意的生成,对于提振我国的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